中德贸易中发生质量瑕疵争议的法律分析

国内企业与德国企业签订买卖合同,难免会出现双方对货物质量发生争议,一方拒绝付款的情形。

在实践中,在德方是供货方的情况下,对方一般都会提供比较完善的买卖合同,合同中通常会规定合同适用德国法律及德国法院作为管辖地,如果货物不符合要求,国内企业应该及时以书面形式提起瑕疵异议,根据情况要求对方采取退货、更换、降价、修理等措施,此时最好委托德国律师根据德国法律分析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,向对方提出交涉,更多详情请参考我们《德国贸易伙伴交货瑕疵时的法律手段》一文;

在中方是供货方的情况下,一般买卖合同的形式都比较简单,甚至只有德方下单采购,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买卖合同,对合同适用的法律和管辖法院也没有明确规定。此时如果德国买方以货物质量为由拒绝付款,因中德两国都是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(CISG)的签署国,中国卖方则可以主张适用该条约的相关规定,管辖法院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,一般是德方被告所在地的登记法院(详情请参考我所网站《涉及德国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司法管辖权的适用》一文)。

关于因货物质量问题导致的货款纠纷,我们在下文中根据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的有关规定做详细分析:

(一)货物是否符合要求的判断标准

首先,需要根据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第35条,判断货物是否符合合同要求。

如果合同对货物的规格、种类、数量等有明确的约定,双方对货物质量争执不下的,一般需要委托双方都认可的或法院指定的鉴定机构出具报告,通常是德国境内的鉴定机构。德国买方在订货时通常会要求货物应该符合某种质量标准,例如德国的DIN质量体系,欧盟的EN质量体系,或者美国等其他国家的质量标准,此时这种质量标准也应该视为合同约定的组成部分;

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约定质量标准的,则根据以下标准判断:(a) 货物是否符合通常的使用目的;或者(b) 买方在订货时是否明示或默示要求货物需满足某种特别目的;或者 (c) 如果买方订货时提供样品的,货物是否符合样品的要求;或者(d) 货物包装是否符合通常要求。

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欧盟对某些来自非欧盟成员国地区的特定种类的商品,有强制的CE认证要求,例如电器产品、儿童产品、医疗产品等,详情请参考我们的网站文章《产品出口德国的安全标准和CE认证》一文。

上述货物如果没有按照CE质量标准办理检测报告,也没有按照CE认证要求在产品和包装上印有CE标志及厂名厂址,是禁止在德国境内销售的。假如货物如果被海关或其他质量监督部门查验,将会面临被退回或销毁的风险,买方也会面临罚款等处罚措施。在实践中,国内的卖方可能并不了解,哪些货物出口欧盟需要做强制CE检验,哪些是不需要的,而德国买方为了节约进货成本,会抱有侥幸心里,在进货时并不明确要求中国卖方办理CE认证,只有在货物被官方查到时才把责任推卸给卖方,以货物不符合通常的使用目的为由,让中方承担罚款、退货运费等损失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原则上是不能过分要求中国卖方了解德国买方的国内规定,通常只要货物质量符合中国国内标准,即可认为是满足了通常使用目的。中国卖方在这里的责任是否能够完全排除,关键还是要考虑其对CE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,在德国司法实际中,通常把下列几项标准作为客观分析的参照:

  • 买卖双方对该类货物维持有长期的合同关系;
  • 德国买方在订货时对CE标准已经做出过提示,所以卖方已经了解或应该了解;
  • 中国卖方在德国境内已设有分支机构,因此熟悉德国境内的销售规则;
  • 中国卖方长期向德国出口该类货物,或通过网络向德国销售该类货物;
  • 从整体上综合衡量,中国卖方应该了解该类货物属于CE强制认证的,例如,中国GB国标标准跟CE标准一致的情况。

值得注意的是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第35条第3款的例外规定。根据这项例外规定,即使德国买方在订货时提出过货物需符合CE要求,或者推测卖方应该了解CE强制认证的规定,只要中国卖方能够有证据表明,对方本来就知道货物是无法通过CE检测的,但是基于价格考虑还要坚持购买,就可以排除中国卖方的责任。

(二)买方的验货和提出质量异议是否及时

根据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第38条,买方应该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验货;根据第39条,买方自得知货物瑕疵起,应该在合理时间内,将货物瑕疵通知卖方。此外,如果买方两年内没有发出任何质量异议通知的,其权利将失去法律保护。

根据上述规定,即使货物被认定是有缺陷的,德国买方如果没有及时履行验货义务,或者发现货物不符合规定,但没有及时通知中国卖方货物瑕疵,卖方也可以据此做出抗辩。至于对方在多长时间内验货或通知货物缺陷是合理的,则要根据货物的特点做具体分析。

在实践中,往往出现的情况是,德国买方以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前采购的货物不合要求为理由,拒绝支付其他新收货物的价款,或者要求跟其他货物的价款相抵销。根据上述规定,如果对方收到货物之后两年内没有提出任何质量异议的,中国卖方有权拒绝对方在两年之前所接收货物的退货要求。

(三)卖方是否存在恶意隐瞒或欺骗

根据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第40条,如果卖方发货时事实上知道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,又没有主动告知对方的,则不能根据第38条和第39条,以对方没有及时验货或及时通知货物缺陷为理由,拒绝对方的主张。

在实践中,德国买方往往会根据这一规定,指责中国卖方故意隐瞒货物缺陷,构成欺骗,坚持拒付支付货款。此时卖方则需根据具体情况,尽力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欺骗的意图及行动。

在中德贸易领域,国内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最好就能明确货物的质量标准、适用法律和法院管辖地,这样在对方提出货物质量问题拒绝付款时,就会事先有所预防;在与对方沟通过程中,应该注意保存书面证据,并且注意不要留下对自己不利的书面证据,例如,主动承认对货物缺陷负有责任,等等。如果对方以货物质量为理由拒绝支付货款,应该及时委托德国律师分析案情,代理买方向对方交涉,保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。

著作权声明: 本网站所发表的文章和图片,均由网站所有者原创,在本站首次发表,并享有著作权,未经书面同意,不得转载、修改、汇编、复制、翻译,也不得存储于数据库或其他电子媒体和系统中。否则本律师事务所将根据《世界版权公约》追究一切违反著作权的行为。

免责声明: 本站所有内容仅供一般性参考,并非针对特定对象的专业法律建议。任何根据本网站内容所采取的主动行动或消极的不作为,本所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如需法律咨询,请与本所律师联系,并签署委托合同。